













-
6
-
-
松山城
道後溫泉旁的神社逛完後,就搭市區電車來到松山城的縣廳登山口(南登山口)。 其實道後溫泉再往西走一些就可到達四國八十八靈場的第51號靈場石手寺,因為預定以後走遍路時會再造訪,這次就沒過去。
松山城是目前看過最大的城,建在現松山市中心的勝山上,本丸幾乎佔滿整片山頂,二之丸(現辟為史跡庭園)在半山腰,三之丸在山腳下的平地,做為防禦的第一線。 其建成於1602年,位在山頂的天守是12座現存天守之一,也是目前看過最大的,比岡山城還大得多。
上山道路有四條,最簡便方式的就是從大街道上的纜車口坐纜車或吊椅直上本丸,亦可以下山。 要注意的是二之丸是沒有連接本丸的。
上到本丸才比較直覺的感覺到松山城的大。 從本丸入口到天守大概有三、四百公尺吧,廣場是可以跑馬的大小。 走近天守更是有感覺,從天守售票處算,天守最高處可能有十層樓高吧,是一整片連通的建築,在天守裡面就可以繞很久。 天守裡面也有展出很多文物、兵器和鎧甲等等,可算是個小型博物館了。
從天守頂端回望本丸廣場和俯瞰市區非常壯觀。 整體體驗非常豐富,是來松山市不可錯過的景點。
道後溫泉旁的神社逛完後,就搭市區電車來到松山城的縣廳登山口(南登山口)。 其實道後溫泉再往西走一些就可到達四國八十八靈場的第51號靈場石手寺,因為預定以後走遍路時會再造訪,這次就沒過去。
松山城是目前看過最大的城,建在現松山市中心的勝山上,本丸幾乎佔滿整片山頂,二之丸(現辟為史跡庭園)在半山腰,三之丸在山腳下的平地,做為防禦的第一線。 其建成於1602年,位在山頂的天守是12座現存天守之一,也是目前看過最大的,比岡山城還大得多。
上山道路有四條,最簡便方式的就是從大街道上的纜車口坐纜車或吊椅直上本丸,亦可以下山。 要注意的是二之丸是沒有連接本丸的。
上到本丸才比較直覺的感覺到松山城的大。 從本丸入口到天守大概有三、四百公尺吧,廣場是可以跑馬的大小。 走近天守更是有感覺,從天守售票處算,天守最高處可能有十層樓高吧,是一整片連通的建築,在天守裡面就可以繞很久。 天守裡面也有展出很多文物、兵器和鎧甲等等,可算是個小型博物館了。
從天守頂端回望本丸廣場和俯瞰市區非常壯觀。 整體體驗非常豐富,是來松山市不可錯過的景點。
發布時間:
2025/08/15 22:08:29
動態留言
0 則留言
推薦文章
-
咪星人 谷屋晚餐 這天晚上預訂了谷屋的晚餐。 晚餐分成八道: 五道小菜、湯煮鯛魚、剌身盤、炸物配太刀卷、豬肉丸配涼粉沙拉、鯛魚湯泡飯、甜點,一道道擺出來令人看得眼花撩亂,儀式感滿滿。 另外點了杯梅酒還有橘子汁。 每道的擺盤都很用心,特別是剌身盤,貝、螺、魚、章魚,看起來就像一場精心排演的舞蹈,後面的竹籬就是舞台背景。 太刀卷和炸物也是擺成像鳥類展開翅膀的形狀。 太刀卷是魚肉捲成。 那塊綠色的炸物吃起來有豆子味,口感又粉粉的,應該碗豆還是毛豆泥吧? 豬肉丸是選用當地的豬肉。 一起上長方形食盒裡已裝好類似涼粉的軟Q食物,用那根一端有方塊的小工具獎涼粉從一端推出,盒子開口的線就會將涼粉切成長條狀,放到旁邊的沙拉上一起食用,醬汁微酸,非常清爽。 鯛魚泡飯同樣是口味較淡的,有附一撮wasabi但沒附醬油,想來是拌進飯裡一起吃的。 wasabi讓湯飯增添了一絲辛味,不能說不好吃,算是比較少見的味道搭配吧。 甜點是抹茶布丁配紅豆和抹茶冰淇淋。 份量足,味道好,是令人滿足的一餐。 橘子汁是現搾的,但口感濃厚,有一點點水蜜桃的味道,是在台灣喝不到的味道。 來到愛媛可以試試各種橘子汁。 5
-
咪星人 道後 白鷺咖啡 大概下午兩點從松山神社走到道後溫泉商店街,想說計劃的行程都看完了,就來道後商店街入口的這家白鷺咖啡休息一下,喝杯咖啡。 之後就是旅館的晚餐了。 面對商店街入口,右遊客中心左Lawson,白鷺咖啡就在Lawson旁邊的樓梯上去。 裡面空間滿大的,面窗的一排都是沙發椅,桌距也都足夠,不會覺得局蹙。 店內是令人放鬆的灰色調,裡面的一整面牆又有紅色的仕女圖及牡丹花的壁畫。 當然最突出的就是俯看整個道後溫泉車站的好景色了,整個站前街道盡收眼底,看著車進車出,人來人往,有變化但不會刺激感觀,就像眼睛的白噪音一樣,一不小心就放空了。 突然想到如果換成台式的街道美學那著實是焚琴煮鶴,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點了杯拿鐵,整理一下今天集到的御朱印,因為伊佐爾波神社和湯神社的都是一張紙的,得貼到御朱印帳上。 在日本較少喝咖啡,不過感覺普遍拿鐵的奶泡都是比較散、塌塌的,記得在倉敷的也是這樣,當然樣本數很少,只是感覺而已。 5
-
咪星人 松山神社 松山神社在道後溫泉西北方的小坡上。 跟湯神社一樣,想說都跟冠了跟松山市一樣的名字,應該是有點名氣的。 實際到了神社其實沒什麼人。 松山神社也是屬於東照宮,跟之前在高松屋島山下的屋島神社一樣,供奉東照大權現,即江戶幕府守護神,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 想來畢竟是由政府運作下強行封神,政治色彩比較重,文化和民間信仰的基礎較薄弱,也就比較沒有特色和故事,沒什麼名氣,人氣少就很正常。 神社不大,範圍內除了本殿和納經所就沒有其它的設施,建築也是很簡單基本。 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在離開神社後散步往道後溫泉時經過187號縣道,發現這條路短短的250公尺,兩旁滿滿都是舞廳和酒吧,看來是松山市的紅燈區。 這條路就在道後溫泉商店街西邊100公尺,基本就是隔壁,滿妙的。 7
-
咪星人 鄉土料理 - 五志喜 看完松山城,坐纜車下山後就沿著大街道往南逛。 時間也中午12點了,就找了這家主打鄉土料理的五志喜吃飯。 這邊巷弄很多,小街道常常沒有名字,反正大概是在三番町通リ上的松山中央郵局旁,也算是在大路上很好找。 進來後被安排在一樓正對櫃台的位子。 雖然他們的宇和島鯛魚飯滿喫套餐看起來很不錯,但已吃過宇和島鯛了,這次就吃吃看松山鯛。 松山鯛飯的做法是用高湯煮的飯和鯛魚,也是之前有看到鯛魚飯除了拌蛋黃醬油外的另一種吃飯,這次剛好補完。 兩種鯛魚和兩種吃法可以有四種組合 XD 為了補充蛋白質再叫了一份炸雞。 松山鯛魚飯的魚是煮熟的,老實說吃不太出來松山鯛和宇和島鯛有何不同,只是捕到的地域不同吧。 米飯有淡淡的高湯味,粒粒分明,這點在日本是可以無庸置疑的,沒有吃過米飯不好吃的店家。 餐點是好吃的,只是不是什麼特別的美食,就是平實的在地料理。 其實一直到吃完心裡都在納悶: 不知道那個多的碗和飯勺是要做什麼? 5
-
咪星人 松山城 道後溫泉旁的神社逛完後,就搭市區電車來到松山城的縣廳登山口(南登山口)。 其實道後溫泉再往西走一些就可到達四國八十八靈場的第51號靈場石手寺,因為預定以後走遍路時會再造訪,這次就沒過去。 松山城是目前看過最大的城,建在現松山市中心的勝山上,本丸幾乎佔滿整片山頂,二之丸(現辟為史跡庭園)在半山腰,三之丸在山腳下的平地,做為防禦的第一線。 其建成於1602年,位在山頂的天守是12座現存天守之一,也是目前看過最大的,比岡山城還大得多。 上山道路有四條,最簡便方式的就是從大街道上的纜車口坐纜車或吊椅直上本丸,亦可以下山。 要注意的是二之丸是沒有連接本丸的。 上到本丸才比較直覺的感覺到松山城的大。 從本丸入口到天守大概有三、四百公尺吧,廣場是可以跑馬的大小。 走近天守更是有感覺,從天守售票處算,天守最高處可能有十層樓高吧,是一整片連通的建築,在天守裡面就可以繞很久。 天守裡面也有展出很多文物、兵器和鎧甲等等,可算是個小型博物館了。 從天守頂端回望本丸廣場和俯瞰市區非常壯觀。 整體體驗非常豐富,是來松山市不可錯過的景點。 6
-
咪星人 湯神社 湯神社座落於道後溫泉區的小丘「冠山」上,走在伊佐爾波坂道上即可在四星酒店道後「Funaya」的對面看到它的入口。 供奉的是大己貴命和少彥名命兩位神祇,湯神社的起源背景是神話中說兩位神明造訪此處時,少彥名命病倒,大己貴命就引來溫泉水讓少彥名命泡湯而痊癒。 來到此處光是聽到神社的名字就不自禁地聯想到神隱少女裡的錢湯和湯婆婆。 完全以其象徵的祭祀事物「湯」為名,這麼直接的命名方式非常少見。 能在道後溫泉以「湯」為名,理當是在當地非常香火鼎盛的,但不知為何湯神社在看過的神社中算是比較簡陋的。 走上十幾級的階梯即可看到湯神社,其旁邊有一個小小的中嶋神社。 湯神社對面就是一個停車場,車可從另一邊開上來,之所以說湯神社簡陋是因為連圍牆和山門都沒有,也是很少見。 6
-
咪星人 伊佐爾波神社 吃完早餐就沿著伊佐爾波坂小路往伊佐爾波神社前進。 這天下著小雨,走在道後溫泉這邊很多古蹟和老建築的小道上別有一番風味。 途中經過湯神社,等下來再看。 相傳伊佐爾波神社最早是仲哀天皇(逝於西元200年)和神功皇后來泡溫泉時的行宮遺址,神社正殿於1667年建成,與大分市的宇佐神宮和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並稱為日本的三大典型八幡造(一種建築樣式)建築,主要供奉神功皇后、應神天皇等四位神祇。 上到神社要爬135階的石板階梯,下雨天會滑,要注意。 正殿的朱紅色樑柱非常搶眼,最外面微彎的橫樑(有個特別的名字叫「蛙股」)給人很溫柔的感覺,上面向外張開的飛簷又像是張開手歡迎,非常有特色。 內殿也是朱紅色和金箔點綴,很有喜氣。 7
-
咪星人 谷屋早餐 在日本不像台灣吃早餐那麼方便,旅館早餐相對便利店是方便且更美味的選擇,特別是有提供餐食的傳統旅館更是不能錯過。 谷屋的餐廳除了櫃台旁的像吧台及裡面的包廂隔間,走上窄窄的樓梯後二樓也有三個隔間,每間都有四人桌。 到了約定的時間,可看到已安置好的餐具及幾樣小菜,有漬大根、海帶、菜、豆渣、豆腐、紅蘿葡、南瓜等等。 小立牌上說都是用當地食材來做料理,餐後飲料有茶、咖啡和可可。 入座後很快就送上飯、味噌湯和烤魚。 木造建築、黃色的溫暖燈光,配上木製的箸盤和手摺的小蝸牛,細緻精雅的日本風味滿滿。 雖說是簡單的小菜但味道也不會馬虎。 日式吃完,再上了一份西式的培根炒蛋生菜沙拉,可配和風醬或油醋。 可能是整體環境的體驗,難得吃到這麼視覺和味覺兼具的早餐,肚子飽了眼睛也很滿足。 7
-
咪星人 愛媛縣在地美食-宇和島鯛魚飯 宇和島鯛魚飯是愛媛縣的在地國民美食,和香川縣的烏龍麵是同樣的受歡迎。 吃法就是將鯛魚的生魚片與拌有生蛋的醬油澆在白飯上一起享用。 直接澆在飯上太多有可能太鹹,口味淡的話要注意一下。 在松山市的旅館谷屋辦理完入住後,離晚餐時間尚有一段時間,就趁這空檔去最熱鬧大街道逛一逛順便吃鯛魚飯。 大街道可說是松山市最熱鬧的商業街,有遮頂的那種,北邊從松山城的東側起,南邊到千舟町通這條大路為止,長度大約1公里,各式商店餐廳應有盡有。 這次挑的是松山城旁的這家Motoyama,離松山城纜車口不遠。 在這邊隨便看一下,旁邊就有四、五家鯛魚飯相關的餐廳,能在這種一級戰區開店,想來也不會太差,其實吃哪家應該哪差別不大。 菜單上明確地展示建議吃法,點了最有人氣的正常分量jakoten套餐,即是套餐附一份”jakoten”,也就是魚漿天婦羅,這道小菜也是到處都有。 端上來顏色好像設計過一樣,各種淡色組出日本一貫雅致不過份華麗的風格,看起來就是賞心悅目。 其實鯛魚飯基本就是生魚片配飯,個人覺是不錯吃,但在味道上的衝擊力在各種在地美食中算是比較小的,記憶度可能會低些。 8
-
咪星人 松山市溫泉旅館-谷屋 谷屋是一家傳統日式溫泉旅館,在松山市內松山市電的道後溫泉站旁,道後公園對面,走不到三分鐘就是道後溫泉商店街入口,入口旁就是著名的少爺機關鐘。 相對於大多位在道後溫泉商店街旁或在山邊的區域,這家可說是最”外圍”的旅館,人流少,反而滿清靜的。 谷屋裝潢多是木製,滿滿的昭和風。 一進門是櫃台,入住時服務人員會先帶到右邊有類似休閒廳的空間坐下休息並送上紅豆湯圓及冰抹茶的迎賓點心,旁邊有很多書籍可以取閱。 櫃台往左是餐廳區。 這次住的是最小的兩人房,其它的房間都是3-6人不等。 每個房間有馬桶和洗手台,但洗澡的話要到一樓的三間洗浴兼溫泉房選一間使用,使用時把門上的牌子翻過來表示有人使用。 住的這間房間分成三層,但應該算一層半: 第一層是盥洗間,第二層是客廳有電視和茶桌,第三層是床榻。 舊式的木造裝潢感覺不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樓梯,上上下下稍嫌不方便。 房間提供和服和足袋,也有iPad可供使用。 服務人員也非常親切熱心,服務很周到,想住傳統日式旅館這家滿推薦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