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
-
-
加爾達湖單車假期 - 維羅納一日遊紀實 6/7
下山後走了一會兒經過一處有騎樓的街道,印象有點深刻因為城內只有這裡有這種騎樓。 莫米說這條街(Via Sottoriva)是晚上來吃飯享受夜晚的最好的街道,靠河一側的餐廳就通河岸,也可選擇在河岸邊用餐飲酒。
接著回到熱區依次經過領主廣場和百草廣場。 領主廣場主要地標是但丁的雕像,另外廣場四面每一面的建築都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一目了然。 百草廣場是以前的商業交易集散地,有商人公會和市場管理處等等。 接著就帶著我們從小店穿進茱麗葉的庭院,真的是人山人海。 導覽在此結束,跟莫米道別後就往北河岸的老城堡走去。 途中經過一條高級時尚購物街,所有大品牌應有盡有,要購物應該是離不開Via Giuseppe Mazzini這條街。
老城堡據聞是中世紀時斯卡拉家族(Scala)統治時期最重要的軍事建築,一側臨阿迪傑河,戰時可當護城河,平時就是重要的運輸水路了。 城堡保存得很好,佔地其實不大,看面積我猜應該是屯不了一千人的兵。 但相比比如Sirmione的城堡算是很大了。 想來當時這邊的戰爭都是小規模地區衝突,不像中國,萬人級別的戰事算是常見。
下山後走了一會兒經過一處有騎樓的街道,印象有點深刻因為城內只有這裡有這種騎樓。 莫米說這條街(Via Sottoriva)是晚上來吃飯享受夜晚的最好的街道,靠河一側的餐廳就通河岸,也可選擇在河岸邊用餐飲酒。
接著回到熱區依次經過領主廣場和百草廣場。 領主廣場主要地標是但丁的雕像,另外廣場四面每一面的建築都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一目了然。 百草廣場是以前的商業交易集散地,有商人公會和市場管理處等等。 接著就帶著我們從小店穿進茱麗葉的庭院,真的是人山人海。 導覽在此結束,跟莫米道別後就往北河岸的老城堡走去。 途中經過一條高級時尚購物街,所有大品牌應有盡有,要購物應該是離不開Via Giuseppe Mazzini這條街。
老城堡據聞是中世紀時斯卡拉家族(Scala)統治時期最重要的軍事建築,一側臨阿迪傑河,戰時可當護城河,平時就是重要的運輸水路了。 城堡保存得很好,佔地其實不大,看面積我猜應該是屯不了一千人的兵。 但相比比如Sirmione的城堡算是很大了。 想來當時這邊的戰爭都是小規模地區衝突,不像中國,萬人級別的戰事算是常見。
發布時間:
2024/10/23 16:10:24
動態留言
0 則留言
推薦文章
-
咪星人 琴平町午餐 - Iwanoya烏龍麵 離開金刀比羅宮已近中午,本想在入口處的一家骨付鳥餐廳吃飯,但沒開。 就沿著金毘羅街道走去稍微外面些的一家Iwanoya吃烏龍麵。 過了小河就是名叫”新町”的商店街,有遮蓋的那種,應該要算是當地相業熱鬧的地區,但週間中午80%的店都沒開。 離金刀比羅宮走路不到10分鐘的地方就完全沒遊客,當地人也很少,非常蕭瑟的景象。 不只琴平町,在丸龜市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下塌的旅館就在丸龜車站前的類似的商業街,也是絕大部份店都沒營業且街上沒人,商店林立但完全沒人的反差感還挺大的,大概已開發國家的鄉村都會面臨這種困境吧。 途中經過一家很酷的有大鬼臉擺設的Kotovegas,很吸睛。 是當地重新活化觀光業專案的一個旅館、餐飲和文創産品的複合建築。 Iwanoya在商店街之外不遠,離JR琴平站很近,店面小小的不起眼,進去後用餐區倒是滿大的。 算是走平價樸實路線的烏龍麵,味道雖不算突出但也是不錯吃,炸物也一貫的維持水準。 4
-
咪星人 典型日式連鎖商務飯店 - Hotel Wing International 高松 在高松的兩晚住在瓦町站旁的高松飛翼國際飯店。 附近算是繁華的商業區,高松中央商業街就在旁邊,離瓦町站走路五分鐘內到,純論在高松市區內遛達的話應該是比住在高松築港站和JR高松站那附近還方便些。 剛到飯店外面還沒看到招牌時差點錯過,因為它就是一棟很細長的高樓,一樓除了門口也不甚寬敞,有點像台灣時下流行的高樓層小坪數的住宅樓。 飯店佔地面積雖不大,但安間安排得很好,不會感覺跼促。 一樓除了櫃台只有餐廳、洗衣房和紀念品區和備品區。 進了房間更能直觀地感受到對空間的極致運用。 洗浴間有澡盆,這個有加分,地上是防滑的材質,這整間都可以用濕的。 馬桶是在另一個隔間,把門完全開開可以看到跟在床邊之間的空間剛剛好放下房間附的摺疊行李架,幾乎沒有公差,可見設計的用心。 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電視上的選單裡還可以看到餐廳的即時使用狀況是否擁擠,還有三台洗衣機和烘衣機是否有在使用。 這個一點都不難,但做到這種小細節的整合真的只有在日本才看過。 5
-
咪星人 一生必來一次! 金刀比羅宮 位在琴平町的金刀比羅宮被當地人暱稱為「金比羅公」,是全日本各地琴平神社的本宮,可說是香川縣最具代表性的神社。 供奉的主神為大物主命,職掌有海洋、農業及醫藥等等,可以說這位跟媽祖有點像嗎? 金刀比羅宮最先提到的可說其長長的階梯道。 上到大門為第385階,途中有收藏藝術品的奧書院,旭社為第628階,本宮在第785階,海拔251公尺。 從本宮再往上583階至被稱為「奧社」的嚴魂神社,合計1368階。 一次爬完這個階梯數相信也是很多人的生平第一次。 山下入口沿途的許多店家會提供登山木杖供遊客使用,有些要租的也有免費的。 在本宮和奧社各有販賣御朱印和御守。 特別一提,根據習俗旭社是回程才參拜的。 非常值得一來。 可俯看琴平町和丸龜市的風景也罷、本宮和其旁邊的御別宮還有旭社莊嚴宏偉的建築以及其文化背景、奧書院的收藏和沿途表參道的眾多店家餐廳、除了著名的金色御守還有許多不同種類乃至金幣御守等等,吃喝逛買爬面面俱到。 時間充足的話可挑戰去奧社,或者安排時間到隔壁的舊金毘羅大芝居戲院觀賞傳統的歌舞伎表演。 6
-
咪星人 屋島山下.Waraya烏龍麵 下山時在琴電屋島店前的一站是「四國村」。 這一站可以去四國村博物館參觀、去異人館喝咖啡休息或去Waraya吃烏龍麵。 這三處其實跟屋島神社算是同一條路,去屋島神社路上不直走改往右轉就到了。 四國村博物館滿有現代感的,裡面是露天的傳統村莊還原,有時間的話可以參觀參觀。 今天就去Waraya吃烏龍麵。 Waraya的建築用現代建材模仿古時的茅屋,跟地形稜線有點融和的感覺,也是滿好看的,跟四國村的風格有點像。 裡面裝潢是深色復古木造為主,座位很多可見是為觀光人潮準備的。 點了牛肉烏龍麵和小份天婦羅拼盤。 大份的天婦羅拼盤有南瓜、炸蝦、青椒和紫蘇葉。 目前吃了三家烏龍麵店的炸物還沒有不好吃的,麵衣的貼合度和香味都不會差,跟我們麵店的滷味是一個意思吧。 光以湯頭的味道和濃度來說,第一天的Shinpei最濃,Waraya次之、上原屋本家最清。 Waraya的湯頭也是較清澈,但味道稍稍比上原屋重。 感覺烏龍麵湯頭大致以甜鹹鮮這三個維度組成,每家都有不同的配比,各擅勝場。 麵條也都是有彈性嚼勁兼備,著實讓鄙人見識到了讚岐烏龍麵的風采。 6
-
咪星人 屋島山頂 走出屋島寺西門會經過一條小小的商店街就到山頂的另一個區塊。 這區裡有主要就是觀景台、環形交流設施和一家咖啡廳。 過了商店街會先碰到咖啡廳,整棟的裝潢看起來很漂亮,但當天幾乎客滿,就沒進去。 往咖啡廳左邊走就是去觀景台, 其實就是沿著山邊一片可以眺望高松港以及瀨戶內海的走道,風景滿不錯的。 瀨戶內海裡小島眾多,不管在哪裡看都很有海上蓬萊仙山那種感覺,非常有特色。 往右走就會到環形交流設施。 這個暱稱「yashimaru」的環形交流設施佔了山頂廣場的大部份面積,應該是想成設計一個多用途的設施,比在地面上眺望有更好的視野,也有座位可供休憩以及展覽空間。 弧形的外型視覺上是滿新潮,有未來感,從地面升起也讓整塊廣場多了些立體感。 中間的空地有些算是裝置藝術的擺設,比如幾隻在竊竊私語的長頸鹿、翹起的鯨魚尾巴、河豚化的七福神及給牠們的貝殼祭品等等。 逛完一圈後就走原路再經過屋島寺回到停車場等接駁巴士下山。 7
-
咪星人 屋島山上.屋島寺 琴電屋島站斜對面就有由琴平電鐵(當地居名暱稱「琴電」,kotoden)營運的上下山接駁巴士,車身塗裝就是琴電的吉祥物胖海豚koto-chan、牠老婆kotomi-chan和小孩kotono-chan,象徵當年當地三家鐵路公司合併的歷史。 上車15分鐘左右即到山頂停車場。 山頂基本是個環形步道,從停車場順時鐘走經過屋島寺、環形交流設施及觀景台可再回到停車場,但因觀景台之後就只有些民宅和旅館,通常遊客就會從觀景台再走原路回停車場。 既然叫「寺」,那就是佛教,跟「神社」屬神道教不同,參拜的方法也不同喲。 可能因為是四國八十八靈場之一,又在屋島山這種名勝上,屋島寺的佔地雖沒特別大但相對其它寺社,建物算是多的也較宏偉。 有一點比較困惑的是,停車場方向的紅色東山門其實應該是後門,因為另一邊較樸素的西山門才有手水舍,才是正確的參拜流程。 但猜想畢竟人流還是東山門來得多,也算是宗教和世俗的妥協吧? 可看到不少戴斗笠穿白衣的遍路者在參拜。 之後也計劃來走遍路,就等下次來再拿御朱印。 寺內有個叫寶物館的收費展示場館可以參觀。 7
-
咪星人 途中小憩的Cafe REI 琴電屋島站這邊應該算是鄉下了,沒什麼較聚集的商業區。 在屋島神社沒花什麼時間,離下班上山巴士還早,就來神社和琴電屋島站中間的Cafe REI喝個咖啡等車。 Cafe REI裡的各種小物擺飾以及黃色暖色系的燈光讓人有像是在自已家客廳,更進去的裡面半邊也有點那種里民活動室的感覺 XD。 除了室內的座位,室外也有不少座位。 餐點部份,簡餐甜點三明治都有,菜色算是滿豐富的,但稍早在上原屋本店吃得很飽,在這邊就只喝個拿鐵。 拿鐵上還拉了個貓頭,很可愛,店員也招待了一小塊蛋糕,服務很貼心。 咖啡和蛋糕就味道普通。 去洗手間時發現有店貓在沙發上睡覺,很可惜不能找牠玩。 7
-
咪星人 屋島山下.屋島神社 離開高松城後就去琴平電鐵上的琴電屋島站,出了車站的右前方有上至屋島山頂的接駁巴士的停車站牌,大致是每一個小時半一班。 到琴電屋島站時才12:20,下一班是14:01,中間空檔就去不遠處的屋島神社參訪,看能否拿到生平第一個御朱印。 屋島神社是東照宮的其中一間,東照宮在全國有許多間,皆是供奉東照大神。 東照大神也就是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 從車站走個7分鐘左右就可以到屋島神社的停車場,再走個5分鐘就可到達本殿。 屋島神社不算什麼有名的觀光景點,又是週一中午,基本沒什麼人,但停車場是有專人在指揮進入的。 參拜完要找納經所買御朱印,結果發現沒開,殘念。 看來人生第一張御朱印要等到金刀比羅宮了。 從本殿回看街道倒是可以看得滿遠的。 回到停車場看到在顧停車場的大叔,用翻譯軟體問他御朱印何時有,結果他會說英文,倒是意外的驚喜。 他說大概都是週末才會開,接著很熱心地告訴我他可以打給神社的持有者,他住在不遠的地方也許可以過來。 我連忙請他不用麻煩並道謝後才離開。 雖然有點遺憾,但這就是旅行的魅力,意外就是體驗的一部份。 7
-
咪星人 高松市景點 - 玉藻公園.高松城跡 高松城位在JR高松站、高松港和琴平電鐵(市內電鐵)高松築港站起點的中間,與中津城、今治城並稱「日本三大水城」,水城是有連接水體,如湖泊、河流或海洋以用來增強防護的城池。 高松城的護城河是直接通過水門引進海水。 現在高松城所在的園區叫玉藻公園,因《萬葉集》(日本最早的和歌集,地位類似中國的詩經)中有稱讚讚岐國海域為「玉藻之浦」,故此公園得名之。 從高松築港站旁的東門口進入後,右轉往天守閣遺跡的小半島,直走則是前往城內的平地廣場。 這邊可以預約遊護城河的遊船,也有賣餵食鯛魚的飼料。 因為護城河是用海水灌入,所以河中是海魚的鯛魚為主。 比較疑惑的是為何天守建在這麼小的一個小丘上,中間還有河與大部份的城內平地分開。 天守沒保存下來,只剩下土丘聊作觀景台,比較可惜。 原來高松城全盛期曾經有66萬平方米的總面積,現在只剩79587平方米,原來的八分之一。 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算是三大水城。 直走左手邊可看到水手御門,這就是控制海水進出的水門,也可依潮汐調節護城河水位高低。 園區內風景優美,亦有披雲閣、月見櫓等重要文化財建築,機器人御城印也很可愛。 7
-
咪星人 樸實好味道 - 上原屋本店烏龍麵 吃完花園亭早粥,大概只有三分飽。 就依計劃到栗林公園對面的上原屋本店吃烏龍麵。 9:30開始營業,9:20左右到時門口已有六七人在排隊,讓我不禁生出「這些人都不用上班嗎」的疑惑。 之後陸續有客人來排隊,看來應該是不錯吃。 這家點餐方式像丸龜製麵,進去先點麵的種類,再選夾想吃的炸物,接著領麵條(沒有湯)然後結帳。 結完帳就可以到料理台燙剛剛領到的麵條,然後從類似飲水機的機器加湯,旁邊可以加天婦羅皮和蔥等調料就可以找座位開吃了。 其實當時我不是很確定是否要燙麵條,領到的麵條看起來是已經料理好的,但還是燙了一下。 上原屋的湯頭非常清淡,差一點就會覺得沒味道了,加了炸皮和蔥後味道稍微多了些,只是相比Shinpei的話感覺是兩個極端。 有類似滷蛋和滷肉的串,但肉有點柴。 炸物選了炸魚(魚像是做一夜乾的那種魚)、豆腐、蓮耦和馬鈴薯。 雖說本來只有三分飽,但炸物份量都不小,最後馬鈴薯剩三分之一吃不下了。 炸物一貫維持高水準,麵衣香、貼又有脆度。 也許這家主打的是相對平價的麵和大塊頭炸物吧。 果然是烏龍麵的故鄉,即使是較簡單的麵也還是不錯吃。 7